⿻數位 Plurality
Plurality: The Future of Collaborative Technology and Democracy
GitHub - pluralitybook/plurality: Root repository for ⿻數位 Plurality: The Future of Collaborative Technology and Democracy by E. Glen Weyl, Audrey Tang and the Plurality Community
https://twitter.com/pluralitybook
唐鳳、衛谷倫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z1BZzfK1lk
2025-08-03
ゆるコンピュータ科学ラジオ
如何解決SNS上無意義的論爭?
水:反過來只顯示反對意見
バックファイア効果
バックファイア効果 | 意思決定・信念に関する認知バイアス | 錯思コレクション100
逆同溫層
水:動物影片
讓SNS變得無聊
Polis/vTaiwan
不有趣,但也不會煽動仇恨
並可得出所有人都能同意的政策
前提:使用者並非原本就是攻擊性的,而是因為演算法/SNS的構造才變得如此
Uber事例
不會發生筆戰的構造
如果在Twitter上,只會出現「計程車是垃圾」跟「Uber是垃圾」兩派的人後結束
Polis無法回覆,只能投下贊成或反對,因此不會變成筆戰
或是沒有相近內容時,可自行投稿意見
嘗試:應該如何設計生成式AI和社會間的關係
正義を振りかざす「極端な人」の正体
SNS的極端意見特別大聲
有趣至上主義是種危險思想
Polis是能讓人發現世界並不那麼極端的工具
觀察對方的回答傾向,並提出可能合意的意見
注目於團體,而非個人
從集團的回答傾向中能看出的
只是有無法妥協的點,而不是完全厭惡
有難以找出議論中雙方擦身而過的點的人
以往的民主主義有49%的人會輸,但Polis能讓80%以上的人贏
課題:民粹主義
SNS會注目於個人
能夠知道這個人的外貌、行動、經歷,讓屬性和個人連結起來
難以辨別是集團的意見還是個人的意見
且筆戰的側面會讓其變成勝負遊戲
說出「容易贏的意見」,而不是真心話
過往沒有以統計為方向的SNS
推特有投票功能,但不是前提
且推特也不是為了用於議論的平台
想在Twitter上議論就像想把Excel變成方格紙一樣
印章不要論
正確的設計能夠達成合意
安野貴博
不同集團的重合即是Plurality
數位民主主義
使用Polis的動機?
和投票一樣
不讓只有聲音大的人獲勝的方法
對Plurality的導覽/指南書
只講了書中3頁的內容
可以從任何地方開始讀
/plurality-japanese
山形浩生
kujakujira.icon
比起Plurality比較更注目在Polis?
突然想起危險心靈最後一幕和Polis間的相似性